陳雲發炮 華國鋒認錯 小平奪權
十一屆三中全會被定為中國「改革開放」的決定性起點。但這次三中全會的幕後如何?鄧小平和陳雲的作用如何?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。...
放棄階級鬥爭 力推包產到戶

1978年12月18日清晨,張麗華趕往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布置會場。「老有中央領導在那兒開會,也都習慣了,所以一切都是按照往常來準備的。」但不同的是,這次會議「主席台特別長,領導的表情也都很莊重。」當張麗華的單位傳達這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時,她才知道,一個新的時代由此開始,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。...
首批打工者機遇比別人多
1984年,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規定「允許務工、經商、辦服務業的農民自理口糧到集鎮落戶」,而在這之前,1958年,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》,城市的大門對農民關閉。20多年嚴苛的城鄉隔絕體制終於鬆動。此後幾年,隨著鄉鎮企業大發展,農民在農業之外找到了新的就業渠道,農民工大量形成。隨著東南沿海城市的開發開放,不少農民湧向當地。翁純賢就是其中一個。...
媒介論商人 從「奸商」到CEO
媒介話語是媒介傳遞信息的載體。對話語的選擇和運用,要受意識形態的作用和影響。《青年記者》曾刊文,以媒介對商人的稱呼話語為研究對象,討論媒介話語和意識形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。這些稱呼的變化,足以說明中國商人因時代不同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變遷。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