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中國大陸新聞11月19日

中国新闻

拆遷戶再衝擊政府 至少60人重傷 甘肅隴南市癱瘓 武警管制

甘 肅隴南市民眾不滿拆遷安排,17日衝擊市委機關引發2000人騷亂。雖然官方稱騷亂已經平息,但知情人士透露18日事態進一步擴大,少數人再次衝擊市委機 關。他們用鐵棍、斧頭等襲擊信訪官員及警察,砸爛11輛公務車,造成最少60多人重傷。當地居民還稱,市內仍陷癱瘓狀態,政府已調入武警管制主要街道和保 衛主要機關。...

憂補償難落實 曾多次上訪

甘肅隴南市2004年升級為地級市後,加強當地建設,大批居民經歷了拆遷徵地,但一直住在拆遷過度房屋中,等待住進統一建設的回遷房。今年初有消息稱隴南市行政中心將搬往成縣,引起當地居民尤其是拆遷戶的不安,擔心自己的回遷房無法落實,曾多次上訪。

據悉,隴南市政府決定市行政中心搬遷到成縣,要求工作人員寫書面意見表示同意,否則就失業。

眾多政府人員由於要搬遷就要和家人父母分開,到成縣後還要買房,壓力很大。

政府失信 暴力維權普遍化

中國目前正處於急劇轉型時期,各種衝突大量出現。在徵地糾紛、拆遷糾紛等衝突中,當事人普遍地訴諸暴力維權。有的為討個說法而縱火,有的為尋求公道而綁架,有人為權利而自殺,有人為權利而殺人,如此種種,不一而論。

暴力維權何以普遍化?事實上,作為一種典型的私力救濟,暴力維權是激情與理性的混合,既包含對成本收益的理性考量,也受情緒的催化煽動,在勞動爭議、徵地糾紛、拆遷衝突、移民安置補償等涉及生存權等基本權利的場合都是如此。

暴力很大程度上源於不信任,又進一步加深不信任,「不信任—暴力—更深的不信任」的惡性循環在多種糾紛中呈現。不信任成了一個慣習,甚至一種文化,成為轉型中國一個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。

暴力維權也成為一種宣泄情緒、實現正義的普遍途徑。通過暴力尋求正義的當事人,一個個充滿焦慮和期待、為生活而奔波、為權利而鬥爭的鮮活生命,他們 的命運是怎樣鑲嵌在當今這個急劇轉型的社會之中,他們的行為是怎樣為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結構所制約,又是怎樣反過來影響著轉型中國的社會結構?

對待暴力維權,政府顯然不會也不應當鼓勵,且適當情形下需加以制止。從近期到長遠,從直接防控到根本化解,暴力維權普遍化的治理既需要有針對性的現實解決方案,更需要通過深層的制度變革,有效預防並逐步減少暴力維權的發生,最終徹底解決這一社會問題。

告別高速神話 明年GDP料僅增9%

金 融海嘯打擊下,廣東經濟重挫,該省副省長萬慶良日前預警,廣東明年GDP增長預計只有百分之九,打破連續19年雙位數高速增長的「神話」。另外,中共中央 紀委書記賀國強近日也在廣東考察,要求加大投資力度。這是一個月內第三位政治局常委南巡,顯示中央對珠三角經濟現狀的的高度重視。

沒有留言: